森梦国学名人网
首页 > 古代人物 > 孙子的谋略如何造福现代社会

孙子的谋略如何造福现代社会

孙武(资料图)

“上下同欲者胜”,这句言简意赅、脍炙人口的兵学格言,出自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学家孙武的经典兵学著作——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:“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;识众寡之用者胜;上下同欲者胜;以虞待不虞者胜;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此五者,知胜之道也。”

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,可预知胜利的情况共有5种:知道可以同敌人打或不可以同敌人打;了解多兵和少兵的不同用法;全军上下意愿一致、同心协力;以有备对付无备;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。这5项,就是可预知胜负的依据。

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兵圣孙子预见作战胜利、把握战争规律的战略思维。它既包含了对客观军事力量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方面,也体现了对主观作战指导能力的高度强调,全面具体又深刻。其中,判定可以打或者不可打,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”是基本前提;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合适的战法,“识众寡之用”是用兵的枢机;全军上下心往一处想、劲儿往一处使,“上下同欲”是上的有力保障;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,“以虞待不虞”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;将帅智勇双全、才华横溢而做君主的又不加牵制干涉,“将能而君不御”,是用兵成功的秘诀。五者互为条件、互为作用,构成了预知胜负、达成胜利目标的完整整体。 那么这仗不战则罢,凡战必胜,就像孟子所说的“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”。

在上述5个要素中,“上下同欲”是重中之重。具体说来,这句话包含两层深意。首先,“主孰有道”是“上下同欲”的基本前提。《孙子兵法》开篇就强调“主孰有道”,认为清明,国君仁义爱民,是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。孙子所处的春秋晚期,正是“民本”社会方兴未艾、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,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杰出思想家,孙子把“主孰有道”突出地放置在考察战争胜负诸要素的首位。这里的“道”,其本质含义就是指的清明与否。孙子充分意识到:如果黑暗,上下离心,关系紧张,矛盾尖锐,那么自己的队伍必然涣散软弱,战斗力低下,无法完成任务,走上破军的末路。在孙子看来,“修道而保法”不仅是克敌制胜的前提,也是治国安邦的要义,是须臾不可忽视的。为此,他主张“令民与上同意”,即要求战争指导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,使统治者与广大民众的意志统一起来,上下之间团结一致,和衷共济,去夺取战争的胜利。

这里,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孙子讲的是“令民与上同意”,而不是“令上与民同意”,应该说是有深意存焉。即要做到“上下同欲”,将领统帅是关键,他们要起主导作用,应该有自己的主见,有自己的担当,认准目标,坚定不移,努力争取民众与士卒认同、拥护、支持自己或国君的决策,而不是放弃原则,一味去迎合与讨好大家的诉求,以至陷入盲从的困境。

其次,“与众相得”是“上下同欲”的理想状态。所谓“与众相得”,指的是上下之间、官民之间利益高度交集、关系和谐融洽,将帅关心爱护普通民众,普通民众爱戴拥护将帅,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携手合作,患难与共,前赴后继。即所谓“可与之生,可与之死,而不畏危”。

至于怎么做到“与众相得”,孙子认为:第一,战争指导者能够以宽广的胸襟,开诚布公,集思广益,以众人之智为智,借众人之力为力,“安国全军”“上兵伐谋”,对战争持慎重的态度,与穷兵黩武划清界限,从而牢牢地“立于不败之地”,把握主动权,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。第二,运用教育的手段,激发、振奋部队将士官兵的“军心士气”,同仇敌忾,勇于牺牲,一往无前。第三,在精神激励的同时,恰当地施以赏罚,重视对将士的物质奖励,即所谓“取敌之利者,货也”。第四,军队统帅在具体指导作战行动过程中,既认真考虑君主的根本利益,又充分关心普通士卒乃至百姓的疾苦,对上负责,对下安抚,勇于担当,敢于负责,“进不求名,退不避罪,唯人是保,而利合于主”。确保军队在行动上步调一致,令行禁止,从而进入“齐勇若一”的上乘境界。

孙子“上下同欲”、政胜为首的治军管理原则与立场,受到后世兵家的普遍推崇。他们从中接受启迪,并根据自身所处的时代条件,不断丰富发展孙子的这一理论。概括地说,这种发展表现为:强调“上下一心”,努力保持上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,“与众同好”“与众同恶”;要求军队内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“寒暑与均,劳逸与齐,饥渴与同”,不搞特殊化,讲求上下平等,贵贱无别;强调在战场上做到上下之间“安危与共”,荣辱一体;主张“上下同欲”要从平时做起,坚持不懈,认为只有平日抚恤“得其心”,才能做到临战之际“得其死力”。时至今日,这些治军原则仍具有指导意义。

(原标题:上下同欲者胜)

标签:

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

猜你喜欢

古风人物插画图片 沈约
生平简介 沈约,南朝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字休文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。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幼孤贫,笃志好学,博通群籍。宋孝建中,为奉朝请,历安西外兵参军、...
风流人物数当代 民俗祈梦习俗福...
【类别】民俗 【地区】福州市 【简介】 1956年8月生,1975年进入石竹山道院,开始接触祈梦习俗,并拜道院何秋香、林天恩大师为师,学习祈梦习俗规仪和圆...
最著名的历史人物 比干
比干,商朝贵族,纣王的叔父,姓子,名干,因其封国于比(今山西汾阳县西北),故人称其比干。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(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),卒...
中国历史伟人排名前十 殷契
《史记·殷本纪》载: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。帝舜乃命契曰:“百姓不亲,五...

强力推荐